首页> 实时讯息>

政策·人文·技术·光影四维交响,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奏响“与世界对话”强音

时间:2025-07-22 10:1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

盛夏的深圳湾畔,潮声激荡,光影交汇。7月19日上午,2025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开幕。开幕式上,多位业内专家做了主旨发言,为盛典构建起多维度的思想图谱,41部入围作品现场加冕。当天下午举办了“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高端对话接力登场,多元视角交锋,为大湾区纪录片锚定新航向。当晚,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广电集团举办。

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开幕式现场

200余位业内人士共绘粤港澳大湾区纪录片新篇章

这场以“纪实之眼观照时代,湾区之声对话世界”为内核的行业盛会,汇聚了全国纪录片领域的优秀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与创作者代表近200人。盛典聚焦“记录新时代·聚焦大湾区”主题,旨在通过集中展示371部参选佳作、探讨纪实影像在数智时代的创新路径与国际传播力,搭建起推动粤港澳纪录片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湾区文化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为时代留存深刻印记,让湾区故事传向世界。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凤凰卫视中文台、广东卫视、澳门莲花卫视、广电新视点中心承办。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政、产、学、研、媒五位一体的核心力量齐聚,彰显盛典的权威高度与广泛代表性。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广东省视协主席蔡伏青;中国视协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欧阳忠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原司长马黎;中国视协原副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台原台长李春良;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赵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深圳广电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裁、总经理叶晓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广东省视协专职副主席邢瑛瑛;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李亚威;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副理事长蒋潇玲;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等。

与会嘉宾还有来自中央和全国各级电视机构,深圳市各区文联的相关领导,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农影、江苏广电、澳广视、爱奇艺、优酷等网络视听平台相关负责人,国家地理的行业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业学者,以及本次推选活动优秀入围作品的主创代表。

政策・人文・技术:粤港澳纪录片盛典锚定湾区文化对话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阵地。纪录片,作为记录时代变迁与文明发展的关键载体,在展现大湾区风貌、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上,曾相莱、蔡伏青、闫少非分别发表致辞,围绕大湾区纪录片的发展,从产业建设、创作成果与规划、艺术价值与发展期望等方面发表了精彩见解,为大湾区纪录片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助力以纪录片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

曾相莱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已构建起完整的纪录片产业生态:第一政策支持,出台《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供资金扶持;第二完善的服务体系‌;第三具备技术优势,依托城市科技实力,形成影视后期制作和设备制造产业链;第四具备成熟的市场平台,搭建了文博会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等国家级平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影视版权交易专区”,也包括粤港澳纪录片盛典。他诚邀全国及粤港澳影视机构、人才来深发展,以纪录片记录新时代,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广东省视协主席蔡伏青

蔡伏青强调,纪录片是记录湾区地理变迁与文明新生的关键载体,并系统阐述了大湾区纪录片创作的成果与未来规划。首先,深耕湾区沃土,以精品力作锻造记录品牌。其次,构筑影像现实,全景呈现湾区新叙事。再次,扬帆纪实未来,共塑湾区光影卓越新篇。“当记录成为穿越时空的舟楫,湾区故事必将成为全人类读懂未来的罗盘。”蔡伏青呼吁业界携手开创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

闫少非高度肯定了纪录片记录时代、传承文化、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价值。他对本届盛典提出三点核心期望: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文化根脉,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视听艺术品牌。第二,进一步凸显学术性和专业性,以理论评论强根基,以交流研讨解疑难,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纪录片创作的新活力。第三,探索建立长效传播与合作机制,大力宣传推介粤港澳纪录片精品佳作,展现大湾区纪录片行业繁荣的新图景。

闫少非鼓励创作者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创作实践,推出更多展现岭南风韵、湾区气派的时代佳作。同时呼吁平台、机构深化合作,构建创作、评论、传播、产业互促互进的良性生态,共同提升盛典影响力,推动粤港澳文化文艺繁荣发展。

盛典发布:共同绘制“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纪实长卷”

中国视协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

范宗钗介绍了盛典活动和作品推选情况。他表示,首届盛典落户深圳,既是时代机遇,也是纪录片人的使命。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的举办是粤港澳三地纪录片行业协同合作的成果,旨在通过影像记录大湾区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产业创新。

截至5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113家(位)单位及个人报送的371部作品。经过初评,193部作品进入终评;6月15日终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推选委员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推选出94部优秀作品、好作品、入围作品及6个创作单项。

因是首届活动,作品播出时段放宽至近五年,且按题材分类推选。94部优秀作品、好作品、入围作品包括:现实生活题材30部,记录湾区市井温度;人文历史题材34部,传承岭南文脉;自然生态题材11部,展现绿色画卷;科技创新题材8部,呈现前沿实践;国际传播题材11部,传递中国故事的全球回响。

四维聚力:大湾区纪录片如何以“影像交响”破壁国际话语场?

在主旨发言环节,四位业内专家的深度阐述,为2025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构建起多维度的思想图谱。纪录片导演闫东以“大湾区三部曲”诠释影像桥梁的物理穿透力与精神凝聚力,提出用“第四维桥梁”对话世界;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以“四大追问”直击叙事创新痛点,呼吁回归“人本”与“真实”的创作原点;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立足湾区实践,描摹“纪录片+文旅”的产业融合图景;澳门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艺术总监则以澳门电影节为样本,揭示“混血文化”叙事对国际传播的启示。四重维度交织,为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纪实影像实现文化破圈、价值共振提供了从创作方法论到产业实践的全景方案。

纪录片导演闫东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
澳门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艺术总监丁天

41部佳作绽放!入围名单全景勾勒湾区时代叙事

盛典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当属入围作品颁授荣誉仪式。本届活动共征集作品371部,经严格评审,最终41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入围荣誉,涵盖现实生活、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及国际传播五大题材。

颁发现实生活题材入围作品荣誉

现实生活题材聚焦时代个体与社会变迁,《阿尔泰山》《不一样的妈妈》《发现大湾区之“我在大湾区”系列》《瞽师》《我的火焰蓝》《我们在深圳》《行花街》《寻美莞乡 乐活莞邑》《因为深圳》《与湾同行》等作品,以细腻镜头捕捉湾区人鲜活的生命故事与城市脉动。

颁发人文历史题材入围作品荣誉

人文历史题材则深入挖掘文化根脉,《宝藏知时节》《沧海有珠》《传世匠造》《建圳者·见证者》《岭南医道》《金山棺》《跨江探亲》《马交游-镜海浮沉话世遗》《中国动画100年》《奇妙的民居》《深圳金融改革发展实践之路—血脉》《阳东村龙》等作品,解码历史基因,展现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颁发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及国际传播题材入围作品荣誉

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及国际传播题材彰显时代前沿视野,《大漠绿色梦-库布其模式》《黑鹳的春天》《开园啦萌友》《湿地鸟语》《香港自然故事》《港澳青年创业系列短片》《这辈子总要看一场“宇宙烟花”吧?》《澳门新青年:“胆粗粗”逐梦大湾区》《茶船古道》《中法60年一路生花》等作品,立足绿色科技、青年活力、国际合作,构建湾区面向世界的立体叙事。

这些作品共同构筑起2025年度粤港澳纪录片创作的丰富景观,成为记录新时代、讲好湾区故事的生动载体。

两场精彩对话:“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

当天下午迎来“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重磅对话。这两场对话进一步深入探索纪实内容创作的边界突破与前沿视听技术应用的无限可能,持续为与会者提供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的高价值平台,推动粤港澳纪录片在新起点上开启更为广阔的创新航程。

“湾区故事·纪实创新”对话现场

首场对话由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主持,广东卫视马志丹工作室创始人马志丹、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池薇、纪录片《深中通道》执行总导演何浩堃、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夏蒙、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崔莉、珠海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薛永康等嘉宾围绕湾区纪实影像的题材挖掘、叙事创新及国际传播展开讨论。

“数智赋能·视听革新”对话现场

第二场对话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导田维钢主持,国家地理品牌内容及商务总监王雁,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室主任钟倩,江苏广电纪录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海滨,优酷纪录片总经理韩芸等围绕新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展开热议。嘉宾们的共识是:面对技术浪潮,纪录片需守住真实底线,同时以开放姿态拥抱创新,通过技术赋能让湾区故事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两场对话通过多元视角碰撞,为大湾区纪录片创作指明方向:既要深耕地域文化,以人文温度赋予题材深度;也要善用技术工具,在坚守真实的前提下拓展表达边界,推动湾区纪实影像实现题材与技术的“双轮驱动”。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