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口镇拥有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广东省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的启动备受关注。
“不管是传统作家还是网文大神,到了都是自家人;不管来打卡还是常驻蹲,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近日,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在作家圈中流传开来,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句口号源自中国侨都江门。2025年5月9日,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共建签约仪式在塘口镇拉开序幕。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的支持下,江门正式向全社会“无界创客”发出英雄帖,将以优越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吸引作家、微短剧创作团队等人士入驻。
这意味着,一场侨乡文脉与新大众文艺的“双向奔赴”即将上演,它们将赋予这座城市全新的内涵,也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南方日报记者 戴雪晴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具底蕴的理想创作基地
记者了解到,江门这一次向各界创作者奉上诚意满满的大礼包——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凭会员证,即可免费游览国家级5A景区“自力村开平碉楼与村落”;到塘口驻扎创作的网络作家经登记预约,可使用塘口镇人才公寓,长租每月租金仅需100元,入住塘口镇文学创作协议民宿可享受8.5折优惠。塘口镇还专程设置了专线号码,为文艺工作者提供贴心服务。
江门是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与世界遗产的代表地,曾孕育出陈白沙、梁启超、陈垣、冯如、红线女、戴爱莲、李铁夫、沙飞等文化名人,为侨乡文艺创作树立了典范。塘口镇拥有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华侨先辈壮阔的奋斗史。
“当我走入碉楼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百多年前的人物、故事与当下空间产生的互动,让人十分激动。”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姚笛坦言,江门出台的扶持政策,让她即刻萌生了驻点写作的念头,“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停留三个月到半年,创作出一部与碉楼相关的作品。”
从各具特色的碉楼到先锋书店华南首店,从人才公寓到文化咖啡馆,从政策扶持到社群支持,一个兼具文化底蕴、人文氛围的理想栖息地和创作基地正在江门逐渐形成。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对网络作家并没有设置硬性的扎根要求,他们可以在此自由旅居,让创作激情在流动中尽情释放。
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敏告诉记者,她目前正在创作一部与归国华侨相关的文旅题材小说。“这个设定与江门侨乡文化非常契合,接下来我也想住进这里的民宿继续创作,把周围的人文元素融进去。”王敏说。
“江门非常有诚意,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能够让作家们旅居在这里。”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表示,侨乡江门本就是创作的富矿,多种文化在此激荡,多种生活在此相聚,这能够为作家提供许多创作灵感。“新大众文艺本身所面对的是大众,尤其是青年。这里保持了对文化的尊重,能够搭建起交流的通道,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点燃创作激情,孕育出好作品。”谢有顺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会长于爱成则注意到,近年来,江门依托侨乡文化资源构建“以侨为桥”的文化再生产体系,已经初具形态,新大众文艺、网络文学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在江门联结,更有望成为下一个亮点。”
奋力打造网文创作新地标
成立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不仅是江门侨乡文化自信的主动破圈,更是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
以塘口墟为例,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度仅剩9户人家的“空心村”,如今常住人口已达到2000多人。转变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众多港澳青年、华侨新生代返乡逐梦,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在此生活、创业,使其渐渐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的热土。
另一方面,江门近年来的文艺创作日渐多元化、专业化,在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多个领域结出累累硕果——将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推出了“艺术党课”,成为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持续推动舞剧《侨批·家国》等18部戏剧创作,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江门戏剧现象”;而创新性十足的“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文艺精品复创、复排,在家门口上演群众买得起票的高品质剧目。
据悉,江门创新提出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并将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突破口,是希望网络文学能够与在地创生产生更多、更深的联结。
网络文学,堪称这个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之一。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微短剧播放量年增长率超200%。一部爆款带火一个城市、激活一个产业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早在2021年,江门便敏锐地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2023年11月,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首个基地落子江门。截至目前,江门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会员人数增长120%,并涌现出黛墨、风晓樱寒等知名作家,多部作品斩获破亿点击量。
令人惊喜的是,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国际传播优势,江门持续推动网文“出圈”“出海”,成果斐然。从侨乡走出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天然带着连接世界的基因。
其中,《逆天丹帝》全网点阅超10亿次,《你给的甜》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在IP转化方面,已有《乌兰学园的X档案》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紫血圣皇》《春天笑花开》等成功向海外输出版权。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介绍,以网络文学为支点,江门在塘口建设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打造“数字文化小镇”,旨在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要让创作者的灵感在此落地生根,优质IP在此孵化成长,还要让网络文学的“轻资产”转化为文旅融合的“硬实力”。
未来,江门还将积极探索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在推动网络文学与地方文化、乡村美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推进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江门塘口短视频创作孵化中心、大湾区写生基地的建设,打造集创作、孵化、交流于一体的文艺生态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