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多元路径激活“共富引擎”

时间:2025-07-11 08:19:00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基地。 阳宣供图

时下,走进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800多亩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地采摘、捆装、搬运、装车西洋菜,这些西洋菜送到基地配套的冷库分拣中心打包后,会迅速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松林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黄火炎介绍,这个产业让村民和村里得以“一地收四金”(土地租赁收入、务工挣薪金、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分红、村集体入股分红)。“村民因此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年增收8万元。”这一丰收场景,是阳山多元路径激活集体经济的成果。

近年来,阳山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深挖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多元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量质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孟齐飞

创新机制

探索资源入股新型发展模式

无独有偶,连绵的青山间,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村的千亩沙田柚正静静成长,等待丰收。因为柚子产业的强劲助力,2024年,蒲芦洲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9.5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但在2017年左右,蒲芦洲村沙田柚产业还面临着“小散弱”、品牌附加值低的困境。

彼时,蒲芦洲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了沙田柚专业合作社,并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联营机制——村民以柚树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则负责统一种植标准、品牌营销和渠道拓展,构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报酬”的分配体系。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当地沙田柚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蒲芦洲村沙田柚产业种植面积增至7000亩,直接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34.2万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从“卖不出好价钱”,到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9.53万元,蒲芦洲村成功走出了一条“租金+股金+薪金”“三金”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示范样板。

在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阳山也不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自2019年以来,全县已共实施了24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近年来,阳山县还注重因地制宜,引进运营主体,大力发展强村公司。全县已有20多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或参与的强村公司。

目前,阳山159个经济联合社和3003个经济合作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并发放了316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持续增长。

2024年,阳山全县15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32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46个。

盘活资源

打造特色文旅经济

家庭式餐厅——连乡别院位于阳城镇雷公坑村。餐厅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本地人反复来、外来游客慕名来的好去处。

近年来,阳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乡村振兴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将闲置房屋、厂房、土地租赁给企业、合作社或个人,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阳山县成功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阳山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掘农村资产价值,并通过农村产权交易网上办,极大地简化了线下流程的手续,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化程度。

目前,阳山已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立项审核、公告发布、在线竞价、成交公示的一站式办理。

此外,阳山还不断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文旅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并巧借外力,充分发挥驻村力量,积极探索“大单位+小经济”产业帮扶模式。

在黄坌镇,驻镇帮扶工作队与当地村民密切沟通,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负责收购和销售黄坌镇以及本县的农副产品,并借助驻镇帮扶工作队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驻镇帮扶单位工会办公室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向合作社采购当地的农副产品。2024年,合作社共销售当地农副产品5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