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中的校园,没有了往常的喧嚣。一只小麻雀扑扇着翅膀,降落在台阶上。它不停跳跃着,兴许在好奇,为何熟悉的孩子们不见了,走廊上多了一条“勇敢者道路”——可以跳上成堆的木板,也可以沿着拆卸下的门窗轨道、废旧海报踱步、躲藏。
这是新民晚报记者昨天在上海市世外小学见到的一幕。烈日下,一场校园“变形记”在悄悄上演。暂时的“乱糟糟”如同舞台的后场,静待开学大戏开场,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趁着假期“把脸洗干净”
从建校第一天至今,世外小学总务主任周锡雷在学校已经工作了32年了。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或是小修小补,或是“翻天覆地”大修大弄,每个暑假,周老师几乎每天都往学校工地跑。用他的话说,“不装修一下,总感觉没法过,就像脸没洗干净。”

32年来,周锡雷(左一)每个暑假几乎都在校园工地上度过。
东校区操场重铺、学生餐厅翻新,西校区翻新屋顶花园、部分洗手间,这是今年暑假的主要任务。由于天气炎热,午间不宜施工作业,工人们早来晚归,晚上九点收工已是常态。对周老师而言,暑假“早六晚九”也就成了常态。两个校区虽然相隔不远,但毕竟分身乏术。于是,两校10余名保安组成“移动摄像头”,不停在校园中走走转转,通过微信群,拍照汇报进展和问题。

校园大修要质量和速度兼顾,离不开一群人的尽职尽责。
上午11时,东校区的操场上,工人们手中的喷枪下起“蓝色雨”,为操场刷上新外衣。“风有点大,注意站在上风口。”大家相互提醒着。一场长达45天的“空间魔术”,进入“中盘”——7月5日施工队进场,6日进行前期准备,7日家委会、施工方、校方、检测机构等四方代表对材料进行抽检,10天后出检测报告,一切合格后工人们开始剥离旧表层、基础找平、铺设塑料粒子、两次喷胶、喷涂蓝色面层……根据日程规划,一切完工大约要到8月15日,要再对操场进行抽样检测,方能安全地迎接孩子们尽情奔跑。
操场一侧的施工材料从起初的堆积如山到如今消耗大半,显示了这次“换装”的不易。夏日的上海,天气成为最大变数。昨天一早,施工暂停,因为前一天的雨水导致胶水尚未干透。为确保施工质量,必须等。

从7月初开始,操场化身忙碌的工地。
更细微的修复,是在假期里一次次校园巡查中发现并完成的,校园的安全系数,也在悄然升级。教学楼旁,崭新的消防栓红得很醒目,地面上还留着一道挖开的痕迹,直通向非机动车棚——前两天,这里刚铺设了一根管道,供车棚的喷淋系统使用。每3米安装一个喷淋头,新增八个悬挂式灭火装置,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车棚新增喷淋系统
教学楼里,小修小弄的地方,更多了。墙面漆脱落了要逐一填补;毛毡布墙要换成新型软木板,更易于清洁;教室灯光系统要重新检测,看是否符合光环境要求;有的教室面积大,又有“西晒”,空调“力道”要“升级”;教室门上的防夹手装置原先装在离里面30厘米高处,前几天工人师傅又往下移了一些,因为有老师发现,低年级小朋友喜欢趴在地上玩……“8月20号以后,我们还要开始修剪校园绿化,经过夏天植物也疯长了,要在老师返校前,全部弄干净。”周锡雷说。

安全防护栏有没有松,防撞条有没有脱落等安全细节,都需要利用假期全面检查修整。

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校园绿化也等待“整理发型”。
多个空间“七十二变”
两个校区面积都不大,校长张悦颖介绍,随着课程的升级,为了助力孩子们多元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场地跑跑跳跳,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运动时间,校园必须“螺蛳壳里做道场”,一点点“变”出空间。
不起眼的绿化带整修成了迷你球场,屋顶增加屋顶操场,操场边的空地“长”出美术室,小天井改造成录播室,转角处增加了聊天屋,墙面上增添了解压“捏捏乐”和哥德堡装置,教室的窗变成了落地门可以直接通向小花园……骄阳下,西部校区的屋顶花园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几天工夫,工人师傅装好了种植箱,还“变”出了休息亭,楼顶的出风口则被伪装成一个个彩色蘑菇;波希米亚风的花砖、整面墙的镜子、带长椅的休息区,洗手间也玩起“解压美学”。

小小洗手间的变化,也藏着学校给孩子的惊喜。
世外小学一名资深班主任告诉新民晚报记者,校园每年几乎都在经历“72变”,因此,每到开学,她喜欢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转转,让孩子们知道,在他们享受假期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在默默付出,为了给他们制造惊喜,让他们觉得,校园和自己一样,一起在成长。
“弄堂学校”尽力不扰民
世外小学西部校区在弄堂深处,学校三侧被居民小区环绕,盛夏时节人本来就容易气躁,校园施工如何不惹人烦?
“好的,我们马上调整,您放心!”周老师的手机,留在小区的门房间,成了弄堂里名副其实的“民情专线”。居民打电话过来,这声承诺总会第一时间响起。前几天,有居民投诉工程队冲击钻声音有些吵。几袋水果、几瓶饮料、几句致歉,矛盾很快被诚意所化解。“有时候,人家要的就是一个态度。”周老师说,化干戈为玉帛,源自平日的“情感基础”。比如,学校要在夜间清运垃圾,提前告知居委,通知居民,也很快取得了大家的理解。曾有居民提及学校送餐车辆进出时噪音扰民,学校不仅很快将砖路换成了沥青路面,也请用餐车停在弄堂口,食堂师傅们自己把菜运进来。
平日里,有居民要检修水电路线,要修剪遮挡阳光的树枝,学校物业能帮就帮,广播操和户外活动的音量,根据居民作息调至最低。节假日,孩子们也时常参与到社区的敬老活动中来。学会体谅和尊重,老师的处世之道,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