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福州湿地故事讲到世界舞台

时间:2025-07-25 09:42:00

拿下“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实现福建省零的突破

福州湿地故事讲到世界舞台

闽江河口湿地。记者 林双伟 摄

23年前,因一份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23年后,津巴布韦当地时间7月24日下午,在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福州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成为福建省首个获得这一国际名片的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数据和标准可以说明这张世界级“生态身份证”的含金量——行政区域内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还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级别以及湿地与人类的关系。领奖这天,出现在福州的三个日常瞬间,更是悄然定格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最富生命力的国际表达。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员陈永昌再次抓拍到“闽江三宝”。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湿地月平均记录达到数十只,有的甚至成了留鸟。这片曾因围垦养殖濒临消亡的湿地,历经退养还湿、清除互花米草等行动,成为全球候鸟迁徙九大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并且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国际重要湿地名单。

距离市中心60公里,连江县无人岛四姆屿上,一个关于“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的保育计划正在有序进行。这是近年来全球最新发现的第四块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背后凝聚着两岸民间志愿者的长期守护,彰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民间力量。

在市中心白马河栈道上,白鹭掠过枝头,许多国际游客乘坐游船尽享生态之旅。在福州,每个人都是志愿者,也是受益者,人人都能共享家门口的湿地福祉,这也是福州能够成功跻身国际湿地城市行列的要素。得益于福州史无前例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如今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建成500多公里滨河林荫绿道、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内河治理的成功经验,成为福州在2023年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的关键之一。

《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福州较早采用国际标准规划城市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行动,打造了闽江河口湿地等保护样板,为全球海滨城市的湿地保护提供了经验。

证书交接时,这份从“必须重视”到“世界认可”的答卷背后,是福州用23年坚守完成了从地方保护到国际标准的跃升。(记者 蓝瑜萍 谢星星)